東南亞的古代國家均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在其早期主要受佛教和印度教影響,除了遍布各地的寺廟外,在有關王朝的政治中心還先后形成了三處具有世界影響的宗教建筑中心,它們均堪稱東南亞古代文明的精華。這三處中心就是婆羅浮屠(爪哇,8~10世紀)、吳哥(束埔寨,9~13世紀)和蒲甘(緬甸,10~13世紀)。它們都融合了印度教和佛教的特點,但吳哥以印度教占優勢,蒲甘則以佛教為主。13—15世紀,印度教的影響日漸衰退,佛教在中南半島國家則深深扎下了根。與此同時,伊斯蘭教在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不斷擴展,基本形成了東南亞今日文化地理的面貌。 東南亞地區是亞洲緯度最低的地區,絕大部分位于北回歸線和南緯10°之間,屬熱帶氣候。飲食習慣也受氣候的影響。因為熱、濕的氣候。造成了他們喜歡口味重的食物,用這樣的口感來激發食欲。酸、辣是東南亞料理的主要特色,無論是菜肴或是湯品,大都是酸、辣口感,直接刺激味蕾,讓人胃口大開,想要拒絕都很難。 東南亞菜肴的酸,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它所用的調料。地處亞熱帶的東南亞地區,奇花異草繁多,青檸檬、檸檬葉就是常見的酸味調料。東南亞特有的檸檬因其酸澀,很少被作為直接食用的水果,而是用來做檸檬汁飲品、啤酒香劑,但是最主要的用處還是用來做菜肴的調料。尤其是泰國人,幾乎在每一道菜中都會擠上檸檬汁,使每一道菜都散發出濃郁的水果清香,這種味道名為東南亞味道。 東南亞菜的特點:馬來西亞號稱世界香料王國,豐富的香料成就了東南亞美食,就連當時的歐洲殖民者,一開始也是為了尋找東南亞那些神奇的香料不遠萬里而來的。種類繁多的香料、豐富的天然物產,以及后來由西方殖民者帶來的西式餐飲精華,使得東南亞美食成為世界美食的精華。東南亞菜非常講究醬料的調配和運用,又稱為“醬料菜”,使得東南亞菜色味濃郁。 東南亞菜的特點:泰國是一個臨海的熱帶國家,綠色蔬菜、海鮮、水果極其豐富。因此泰國菜用料主要以海鮮、水果、蔬菜為主。泰國菜色彩鮮艷,紅綠相間,眼觀極佳。 東南亞菜的特點:越南招牌菜“牙車筷”,色澤明快,是用主食前必點的一道開胃色拉。其實就是雞絲沙律,把各種雞肉切成細絲,沸水煮熟后,與各種蔬菜絲一起拌勻,蘸上魚露再吃,極其美味。據說,越南的魚露是將大量的魚塞在瓦缸里,把鹽、醋、酒、糖、醬等調料淋在上面,封好缸口,讓它在陽光下暴曬,讓魚身發酵、溶解。一個月后,缸中倒出來的液體才是魚露,它集中了魚的精華,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因了這魚露,越南菜倒是有幾分法餐的影子。 東南亞菜的特點:緬甸菜深受鄰近國家印度、中國和泰國的影響。它的咖喱比印度的溫和,以香草烹調的湯羹和肉類與泰國產的極相像,而飯菜式則有自己的風格。(圖片來源于Pconline攝影部落) |
賬戶未綁定手機號
綁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