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原料的新鮮度 和優質度 餐館的原料通常會比家里的原料低一個檔次,污染程度怎么樣,新鮮程度怎么樣,是否來源于規范渠道,是否有QS標志,顧客很難控制,甚至難以知曉。所以,要特別注意觀察菜肴的狀態,從中獲取原料質量的信息。 招數一:查口感 現在餐館都非常善于把低檔原料做出高檔原料的感覺,比如用嫩肉粉可以把老牛肉變成小牛肉,把老母豬肉變成高檔肉,還能讓肉充分吸水,把一斤肉當成一斤半肉來用。人們常常發現,水煮牛肉的肉不僅顏色粉紅、異常柔軟,而且膨大異常,形狀扭曲,看不出是片還是塊。其實,這樣的肉,通常并不是上好的肉,好牛肉是舍不得這么做的。在吃辣子雞丁、回鍋肉等菜的時候,發現肉片或肉丁經過油炸已經基本變干,甚至發脆。這樣的肉,通常也不是新鮮的肉,而是因為缺乏香味甚至有異味,特意深度油炸,讓它產生焦香,失去異味。 招數二:辨滋味 在點菜的時候,盡量選擇調味比較清淡的菜肴,這時候原料的安全最有保障。這是因為在調味比較清淡的時候,原料的任何不良味道都會暴露出來。然而,如果菜肴中加入大量的辣椒、花椒和其他各種香辛料,或者加入大量的糖和鹽,就會讓味蕾受到強烈刺激,很難體會出原料的新鮮度,甚至無法發現原料是否已經有了異味。實際上,這是店家故意用強烈的味覺刺激來遮蔽食品原料中相對較弱的味覺信號。 為什么麻辣味或香辣味食品大行其道?這就是其中的原因:一則迎合了人們追求刺激的本性,二則可以利用濃重的調味來掩蓋低質量原料的真相,從而降低原料成本,用低價格來打開市場。所以,越是吃味道濃重的食品,越要非常認真地品味其中的本味,避免被劣質原料所危害。 招數三:嗅風味 對于各種涼菜、主食、點心和自制飲料,也要提高警惕。其中如果用了反復加熱的炒菜油,不僅能吃出油膩感,還能吃出不清爽的風味來。如果點心或涼菜里加入了已經氧化酸敗的花生、花生碎或芝麻醬,就能嗅出來“哈喇味”。如果使用了陳年的黃豆,打出來的豆漿會有不新鮮的風味。如果用了久放或發霉的原料,煮出來的粥也會帶上相應的不良風味,一定要仔細品味。 如果發現餐館不合以上要求一定要提出,如果大家都保持沉默,或者只是私下嘀咕,就是對劣質產品和無良店家的縱容。只有消費者的監督,才能讓餐館有自律的動力,我們的在外飲食也才能更加安全。(本文圖片來源于CFP) |
賬戶未綁定手機號
綁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