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和硅膠就能做出蛋殼 任某說,人造雞蛋最關鍵的技術是做蛋殼,只要蛋殼做得好,蛋黃和蛋清不好也可以蒙混過關。他說:“全國只有我一個人會做雞蛋殼,北京、武漢這些地方教的都是做皮蛋。” 做蛋殼先要做好蛋殼模具。首先是脫模,只見任某隨手從一張宣傳單上剪下個方形紙片,長寬略大于雞蛋直徑,然后在紙片的一邊用剪刀剪出一個弧線,再用502膠水將其粘在真雞蛋的一側。隨后,又用廢棄的針管卷了一個圓筒,也貼在了這張紙片上。又抹了些機油在雞蛋上,他說抹油是為了脫模時方便。 然后他把硅膠和固化劑調勻,反復刷在雞蛋和紙片上,一直刷到約5毫米厚。連刷幾遍后,雞蛋和紙片被硅膠厚厚地兜了起來,從外面看像一把帶“寬把手”的橡皮錘。 一個多小時后,硅膠變硬。任某將紙片的外側剪開,把事先放進的紙片抽出來。“寬把手”處的膠片就變成了兩張皮,只見他使勁兒掰開口,將包在里面的真雞蛋從中取了出來,這就變成了蛋殼模具。而由于樹脂材質十分細膩,剛才樣品蛋殼上的小顆粒也留在了模具上。 這時,任某開始做蛋殼了,他將樹脂、滑石粉、促進劑和固化劑放在一起迅速攪拌,然后倒進這個模具里,反反復復地搖晃,好讓原料均勻地掛在蛋殼模具的內壁上。 大約10分鐘后,一個與真蛋完全相同的雞蛋殼產生了。記者看到,它的表面和真雞蛋一樣有光澤,敲上去也像蛋殼一樣清脆,聞上去有刺鼻的化學味道,但任某說放三四天可自然消失。 用給豬打針的舊針管灌“蛋清” 下一步開始向蛋殼內灌蛋清了。由于現場沒有針管,記者趕緊跑出去買了一支新針管。任某說,找人要些給豬打針的舊針管就行,效果又快又好,還省錢。 任某用針管將做好的“蛋清”慢慢推了進去,估摸有一半“蛋清”時再推入“蛋黃”,最終再用“蛋清”充滿。他強調,當然是越滿越好,分量重,可以防止出現散黃。 最后,任某用一點樹脂將蛋殼上的針孔抹勻。他說,如果需要再逼真一點的話,可以在蛋殼上擦一點雞屎。如果蛋殼上有裂縫或模具縫,也“千萬不要扔”,可以用502膠水粘一下,再用砂紙打磨一下就萬事大吉。 為讓蛋清和蛋黃略帶一點腥味,任某指點說,可以用養魚的水。此外蛋黃要攪拌得稠一點,蛋清要稀一點,這樣成本會更低。
|
賬戶未綁定手機號
綁定 ×